党建引领校地融合,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
7月2日下午,由奥运村街道工委和北京联合大学共同主办,张驚制市级书记工作室和北京联合大学“共建攻坚”校地融合二组共同承办的“走动式社区治理的科学与艺术”专题研讨会在天九共享集团报告厅举行。
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北京联合大学的专家学者、以及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街道机关干部和基层治理骨干,大家围绕网格化治理、矛盾预防化解、老旧小区改造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,共同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。
“党建是基层治理的‘根’与‘魂’。”奥运村街道工委副书记邢洁在致辞中表示,奥运村街道的“走动式工作法”,让党员干部真正走进网格一线,实现了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服务”的转变,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
“走动式工作法”的创始人南沙滩社区党委书记张驚制在现场分享了“走动式工作法”的实践经验,并提出了“五步闭环机制”(走访调研、问题收集、精准研判、高效解决、跟踪反馈),推动社区治理从传统的“经验驱动”向“科学决策”升级。
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李承锋介绍“校社携手协同育人”项目,宣布双方将共建“大思政课”实践育人基地,培养新时代社区治理人才。
李凌教授则从学术角度对“走动式社区治理”进行解析,从不同的视角让基层工作者对日常工作有了新的理论认识。
研讨会设置的五大议题直击当前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。从网格化治理品牌提升到矛盾预防化解机制,从老旧小区改造到校地人才培养,每个议题都引发了热烈讨论。特别是在薄弱社区帮扶议题上,提出的"一对一带教"计划,将助力2个社区实现治理能力跃升。
会议现场,"大思政课"实践育人基地正式挂牌。这个基地将为社区工作者提供系统化培训,更将建立起高校党支部与社区的常态化沟通机制。同时发布"走动式治理"工具包,包含案例集、操作手册等实用资料,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
展望未来,奥运村街道提出了三大行动计划:治理体系标准化、队伍能力专业化、品牌建设特色化。这些举措将助力街道完善网格化管理规范,优化“接诉即办”向“未诉先办”转型,开展覆盖全辖区社区工作者的专题培训,打造“奥运品质社区”“红色物业”等标志性品牌,形成可推广的“奥运村样本”。
当理论遇见实践,当校园融入社区,基层治理因此打开了新的无限可能。这场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,更是党建引领下校地合作的生动实践。奥运村街道将以“强功能、提能力、树品牌”为目标,持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,让社区更有温度、治理更有精度!